关于印发《湖北文理学院共青团2022年工作要点》的通知
来源:    上传时间:2022-03-31






校青发〔2022〕8



关于印发《湖北文理学院共青团2022

工作要点》的通知


各学院团委、学生组织:

湖北文理学院共青团2022年工作要点》已经校团委研究通过,现予印发,请结合工作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共青团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

2022年3月24



湖北文理学院共青团2022年工作要点


2022年总体工作思路是: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为主线,结合庆祝建团100周年,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为党育人政治职责,聚焦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认真履行引领凝聚青年、组织动员青年、联系服务青年的职责,着力提升组织力、引领力、服务力和大局贡献度,在建功“十四五”、奋进新时代的历史征程上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青春篇章。

一、紧紧围绕迎接和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 着力提升青少年思想政治引领的针对性实效性

1.开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主题教育。面向团学青年广泛开展丰富多样的宣传教育实践活动,会前营造喜迎党的二十大良好氛围,会后通过多种形式兴起学习热潮,实现支部全覆盖、团员全覆盖、学生会及其工作人员全覆盖。引导团员和青少年理解二十大召开的重大意义, 了解党和国家的前进方向, 以昂扬精神状态跟党走好新时代新征程。全年组织开展专题学习教育不少于4次、团支部覆盖率100%。

2.做好庆祝建团 100 周年有关工作。精心策划开展深入有效、内容新颖、贴近团学青年的学习教育、实践建功、宣传展示等系列活动,教育团学青年深刻把握共青团在党的领导下团结带领一代代青年跟党奋斗的光辉历程,增强永远跟党走的信念信心,以昂扬精神状态跟党走好新时代新征程。

3.深化党史学习教育强化青年理论武装,持续巩固党史学习教育成果,持续开展“四史”学习。青年理论学习中心组开展理论学习10次以上。发挥好“学习强国”“青年大学习”等品牌、阵地的作用,持续开展各级团学组织参与“青年大学习”,提高参与率,年度参学达40万人次拓展“百生讲坛”实施效果,组织示范团队校内巡讲。动员团员青年积极参与“聆听习近平总书记讲话、奋进新时代征程”、“我和新时代有个约”等主题活动。加强入团仪式教育。紧抓“学雷锋日”“劳动节”“青年节”“建党节”“宪法日”等重要节日节点,不断丰富主题教育形式和内涵。

4.选树宣传先进典型做好“两红两优”评选表彰,以及全国向上向善好青年、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等各类先进典型选树,引导青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一批可亲、可信、可学的青年典型。选树读书、锻炼、做公益标杆性典型,力争在国家级表彰上有更大突破。做好考研事迹分享,助力考研率提升。

.优化全媒体矩阵。加强网络思想政治引领,创新网聚青年之策,以共青团新媒体运营中心为枢纽,开展新媒体队伍培训,提升“在隆中·谋天下”微信公众号影响力,力争在全省高校综合影响力排名前20名以内。及时研判学生思想动态,防范化解各类风险,维护青年领域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安全,防范化解青年工作领域重大风险。

  二、实施青春建功“ 十四五“行动,团结引领广大团员青年建功新时代、奋进新征程

.巩固新时代青年爱国统一战线,拓展“格桑花”支教服务内涵。加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持续推进“格桑花”赴藏支教行动,做好第十三、十四批支教队员的选拔、培训、管理、服务。推进“藏族教师来校代培”项目稳步实施。深化“暖手、暖智、暖心——三暖”结对帮扶活动。组织“隆中访学”琼结县中学学生到我校访学活动。弘扬“格桑花”支教精神,做好“格桑花”书籍出版和话剧演出的宣传推广,进一步发挥“格桑花之家”格桑花海”“格桑花林”育人实效,培养好展厅讲解队,讲好支教故事推出“格桑花”文创产品。

.深化青春建功“十四五”行动,提升“格桑花志愿服务”效果加强格桑花“周末志愿服务”载体建设,立足校内常态化组织“美化校园”活动,实施好三月学雷锋系列活动开展“共植青年林”,持续开展“保护母亲河”等活动。扎实推进青年志愿服务“社区计划”开展青年志愿者“社区行动”,推动团支部、志愿服务组织与相关街道、社区结对,形成制度化、项目化、常态化机制。培育优秀志愿服务项目,指导参与第六届志愿服务项目大赛暨志愿服务交流会。动员学生广泛参与襄阳市文明创建工作,积极为襄阳大型文体活动提供志愿服务。争创级以上本禹志愿服务队。做好“西部计划”的宣传招募。

.积极促进大学生素质提升,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积极实施专项计划,组织“百团百村(企)新时代实践行”计划团队20支以上。促进“三下乡”“返家乡”活动提质增效,开展“民族团结我践行”社会实践活动,提升覆盖面和参与度,力争在全国产生示范效应。建设校外实践育人基地,深化劳动教育,弘扬劳动精神,评选“劳动之星”。适应疫情防控常态化要求,着眼应对防汛救灾等紧急任务,做好招募培训志愿者、组建青年突击队,以实际行动彰显新时代青年学子的好样子。

三、提高共青团推进文化自信实现文化育人目标的成效,努力在校园中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9.推进青年书香号创建。开展“世界读书日”主题活动,举办第五届诗词大会、第三季朗读者活动。深化书香活动品牌建设,着力提升读书率。举办“草庐讲堂”20场次以上,整理汇编文集。主办好数学文化节、外语文化节。组织学生积极参与“聂绀弩杯”诗词赛、樱花诗歌赛、“一二·九”诗歌散文赛等赛事,力争取得更大成绩。

10.实施“艺术雅校园”计划。强化美育教育,继续办好办强“三会、三赛、三节”。加强学校大学生艺术团建设分类发掘和培养学生的艺术爱好。优化大学生艺体中心建设,培育各类文艺骨干。常态化开展周末小舞台”、“寝室好声音”等小型分散、灵活多样的艺术活动,引导每个学生都能培养1-2项艺术爱好。

11.组织校园“三走”活动。开展“青春爱运动、健康强中国”全民健身活动。强化体育教育,着运动率提升,继续开展“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群众性体育活动。做好传统赛事组织动员,联合开展“隆中杯”足球赛、“卧龙杯”篮球赛、大学生排球赛、迎新杯篮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

四、强化服务育人,聚焦“急难愁盼”突出问题,成为学生想得起、找得到、靠得住的力量

12.助力学生就业创业,做好困难青少年帮扶深入实施共青团促进大学生就业行动, 聚焦提供实际就业帮扶和提升社会化能力 筛选优质对口岗位招聘信息,发布在“在隆中·谋天下”公众号专栏提供给学生。借助“团团微就业”精准结对帮扶小程序,做好结对帮扶工作统筹实施低收入家庭学生就业帮扶计划联合参与“创青春”“互联网+”“挑战杯”赛事,力争获奖作品数量及等次有突破。着力就业率创业率提升,推行“千校万岗”行动计划,举办就业指导进校园活动,实施青年团干与3-5名困难学生结对,通过微信平台发布就业创业政策、岗位招聘信息、就业创业典型。举办电子设计大赛。大力扶持创新创业类学生社团。

13.主动维护学生权益办好服务学生实事。广泛开展“我为师生办实事”活动,协助解决青年学生实际问题。立足校内常态化组织“美化校园”活动,继续召开“对话后勤”“对话教务”活动,组织二手交易“跳蚤市,用好面向全体学生的“失物招领”信息发布平台办好“青年影院”,做好每月公寓洗衣机清洁,做实“团费暖心”。

五、强化组织育人,推动团学改革攻坚和强基固本,持续增强团组织活力和凝聚力、战斗力

14.推进共青团、学生会改革落实团学改革要求,起草《关于进一步加强学校学生会和学生社团管理相关工作的通知》,继续推行班级团支部与班委会一体化运行机制。依托“智慧团建”开展基层团组织规范化建设整理整顿工作,规范进行“对标定级”“教育评议”“三会两制一课”。做好“学社衔接”“升学衔接”工作。在2022级新生中继续全面实施“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筹备学校第三次团代会。召开第九次学代会和第三次研代会,指导二级学院召开学代会。

15.增强学生社团活力。全面落实《高校学生社团管理办法》,优化社团管理体制,选优、配齐、严管思想政治类、志愿公益类学生社团负责人和指导教师,规范学生社团的注册登记、组织建设和活动管理,常态化开展学生社团规范化管理。推动建立学生社团团支部,清理“僵尸社团”,支持优秀社团,促进学生社团精品化、规范化,推动开展形式多样、健康向上、格调高雅的社团活动。

、落实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 不断加强团的自身建设

16.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推进全面从严治团。把牢共青团政治属性,把党的领导贯穿于团学建设和共青团工作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确保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要要求在各级共青团、学生组织全面落实,以实际行动坚特“两个确立”,做到“两个维护”。贯彻落实团中央《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团实施纲要》,落实团省委《关于全面从严治团工作三年行动(2022-2024年)》工作部署。严格执行团中央“六条意见”,从严管理学生干部队伍特别是学生会工作骨干,加强对落实《关于学联学生会工作人员改进作风服务同学的若干规定》的检查监督,强化团学干部作风建设。

17.加强团学干部和团员教育管理办实团校、标准化推进校级“青马工程”培训班,组织学员参加井冈山红色教育培训,优化评价、淘汰、跟踪机制。严格执行《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纪律处分条例(试行)》等团内规章制度,进一步严肃团的纪律、纯洁团的组织。落实《新时代共青团员先进性评价指导大纲(试行)》,围绕理想信念、政治素质、道德品质、纪律意识、精神状态、作用发挥等对团员开展评议评价;落实《新时代共青团激励机制指导大纲(试行)》,综合运用入团激励、评议激励、荣誉激励、机会激励、发展激励等方式,推动团的激励转化为团员青年的政治认同、组织认同。推进团学干部校外培训、访学实践活动。打造过硬的团干部队伍提升团干部思想水平和工作能力。实施“团干先行”计划,凸显校院团学干部在读书、锻炼、做公益三个方面的示范作用。支持团干开展工作研究,提升理论素养。



共青团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13-2015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湖北省襄阳市隆中路296号 邮编:4410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