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有关单位:
为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重要讲话精神,团结引领荆楚青年在“奋勇争先、建成支点、谱写新篇”中展现青春作为、贡献青春力量。根据《关于举办“创新湖北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五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文件精神,经研究,决定举办湖北省第十五届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湖北文理学院校赛。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 、竞赛主题
创新湖北 · 青力青为
二、参赛对象
凡我省在2025年6月1日前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的 高等院校(含民办高校、独立学院)在校专科生、本科生和硕士 研究生(不含在职研究生)都可申报作品参赛。
三、参赛要求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2025年6月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 生课外学术科技或社会实践活动成果,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 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 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得超过2人。凡作者超过3 人的项目或者不超过3人但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 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且不超过8人。凡有 合作者的个人作品或者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划分至本 专科生或者硕士研究生类进行评审。
四 、赛事安排
( 一 )主体赛
申报参赛的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科技发明制作、 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三类。参赛作品应具有一定的科学 性、先进性和现实意义。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聚焦基础学 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原创性,引导青年勇于投身更有挑战难度 的基础研究和原创性研究,为催生颠覆性科技成果打牢理论方法 思维等基础;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量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 鼓励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人工智能、航空航天、新 能源、新材料、高端装备、生物医药、量子科技、具身智能等战 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开展应用研究;哲学社会科学类调查报告须扎根实际、深入一线,紧扣服务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社 会、生态文明建设,鼓励围绕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赋能乡村 振兴、社会公益服务等重点领域,开展与我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
结合度高、前瞻性强的调查研究。
(二)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 “挑战杯”专场
为进一步探索科技成果转化新模式新生态,引领荆楚青年勇 担战略使命,助力高校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赛事 期间举办“创新湖北 · 青力青为”青年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会—- “挑战杯”专场活动。
五、参赛步骤
1、院级评审:各学院于2025年4月5日前完成院级竞赛的组织、评审工作。以学院为单位统一提交《湖北文理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汇总表》(附件1)、《湖北文理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附表2)、《湖北文理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附件3)及参赛作品至创新创业教育学院(N2-214室),电子版材料请以“学院+指导老师+作品名称”命名,不受理个人申报。
2、校级评审:4月10日前,学校成立校级评审委员会,对参赛作品进行评审,评选优秀参赛作品,确定推荐参加省赛作品。
3、4月22日前完成省赛作品申报等工作(省赛作品申报链接另行公布)。
六、奖励政策
学校对评选出的优秀参赛作品,对组织得力、获奖作品较多的二级学院统一进行表彰奖励。
(一)单项奖
对参赛的各类作品经竞赛评审委员会评审后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
(二)团体奖
根据各学院学生参赛情况及校赛单项奖获奖情况评选团体奖获奖单位。
七、相关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各学院、各有关单位应高度重视,进一步做好竞赛的宣传发动工作,通过各种宣传渠道营造良好的竞赛氛围和舆论导向,发动更多学生参与本届大赛。要认真做好本单位学生参赛的组织、协调工作,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推进方案。
(二)广泛动员,精心组织。各学院要广泛开展宣传动员,激发同学的创造精神和参与热情,认真开展调查、研究,精心撰写(制作)作品。各学院要与专业教师充分沟通,利用好本单位的前沿科研、专利成果,要深入学生了解并挖掘在国内外其他知名赛事获奖项目、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社会实践立项项目等优秀项目或潜力项目,推荐能够体现本单位学生学术创新最高水平的参赛作品。
联系人:韩鹏 姚歆
联系方式:3590732 3590710
附件:
1.湖北文理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汇总表
2.湖北文理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作品申报书
3.湖北文理学院“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参赛作品承诺书
4.“创新湖北 ·青力青为”湖北省第十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的预通知
共青团湖北文理学院委员会 创新创业教育学院
2025年3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