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院通讯员 龚小小 汪萃萃)为积极响应共青团中央在全团部署开展“青春喜迎党的十九大•不忘初心跟党走”主题宣传教育工作的号召,以及学校关于在全校学生中组织开展2017年学生志愿者暑期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的要求,团结引领广大青少年听党话、跟党走,以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迎接党的十九大,以高度的思想和行动自觉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
2017年7月4日,文学院“重温党恩情,喜迎党的十九大”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用笔触、镜头、图片、视频,深入襄阳市谷城县南河镇观音沟村,讲述沾满泥土、包含露珠、带着温度的鲜活故事,反映基层改革发展的喜人变化和人民群众的真实感受。本次活动由文学院团委书记汪萃萃带领7名暑期社会实践团成员一起,采访了心系村民的村文书左子书、脱贫脱单的贫困户陈敬洲、奔向小康的村民张官群。
心系村民科学规划明确目标共赴小康
南河镇观音沟村位于南河流域中下游庙子头库区,与镇政府毗邻,依山傍水,环境优美。村版图面积5.7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681亩,板栗、茶园等多种经营基地面积1250亩。全村辖2个村民小组,271户、1038人,村干部4人,其中还有大学生村官一名。全村党员36人,其中女性党员6人,35岁以下9人,大专生4人,60岁以下13人,60岁以上8人。村低保户19户,34人。一般贫困户共22户,118人。全村建档立卡户72户,197人。
近年来,观音沟村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借助环保等职能部门的科学指导与有力推动,围绕“绘制山水画廊、建设生态家园”的战略定位,从建成小康社会实际出发,持续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因地制宜整合优势资源和主打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休闲农业,把生态建设与发展经济、保护环境、倡导生态文明融为一体,精心组织,科学规划,大力开展生态村创建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
左子书介绍,观音沟村将田园风光与祈福文化相结,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村集体、返乡创业村民流转土地317亩,发展特色农业基地、打造荷花牡丹紫薇连片观光园,对“四旁”整治,打造菜园花园果园微景观,培育绿色采摘、农耕体验、餐饮垂钓、乡村民宿等项目,提升农业综合效益,其中百亩油用牡丹基地,除旅游观光效益外,在2017年将有30亩进入丰产期,牡丹籽直供襄阳华福药业,经济效益是其他常规农作物的4至6倍。
2015年,村里积极争取清洁能源项目,建成了光伏发电站,每年发电量约8万千瓦时,属于“全额上网”模式,按照现行上网电价,输入国家电网后也能给村里增加八万元以上的收入。
观音沟村人多地少,其中60度以上的坡地多,平地更少,殷家沟两山之间的一个宽不足30米,长约3000米的一条狭长的地,因为长年没有阳光照射,村民种地扣除种子费用和人工费用属于亏钱状态,地就荒着了,村委会经过调研,于2016年决定以扭转承包的方式将承包到户的殷家沟荒地划归到集体,改造成10个鱼塘,一方面为村民增加收入,另一方面发展为旅游观赏性和娱乐性景点。
精准扶贫因户施策脱贫致富牢记党恩
村民陈敬洲,原本是观音沟村一个贫困农民,家中父母残疾,以打工种地维持生计,在2014年,一年的收入只有几千元。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出台后,村委因户施策,针对陈敬洲的基本情况,2015年村里拿出资金为他购买了20只羊,第一年收入了近1万元,2016年村里积极为他争取了8万元的无息小额贷款,陈敬洲说:“我现在的养殖规模发展为70头山羊,1500只土鸡,2016年收入就达到了近5万,已经到达了脱贫的目标,预计今年收入能达到8万,希望能实现致富的目标。感谢党,感谢政府。”左文书说:“陈敬洲现在40多岁了,在国家精准扶贫的好政策下,不仅脱贫,而且脱单了。”
村民张官群,一个普通的家庭,因为本人及老婆生了大病,因病返贫。村委根据这一情况,主动联系张官群,一方面积极联系相关部门提供扶贫资金,帮助张官群建起了养猪场,一方面邀请养殖专家为其进行技术指导。目前养猪场,有二十头母猪,每年出栏五百多头小猪,2016年纯收入20万左右。张官群介绍说:“2015年和2016年主要靠卖小猪苗,从今年开始,猪苗我就不卖了,准备自己养殖,慢慢形成自己的产业链。我是赶上了党的好政策,我预计到2018年毛收入可以达到七、八十万左右,”左文书补充到:“张官群现在基本上是脱贫致富,他还聘用了村里的贫困户当工人,做到了先富带后富,努力实现我们村的共同富裕。”
精准扶贫硕果累累共赴小康共感党恩
2015年12月3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发表二〇一六年新年贺词:让几千万农村贫困人口生活好起来,是我心中的牵挂。我们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号角,全党全国要勠力同心,着力补齐这块短板,确保农村所有贫困人口如期摆脱贫困。
谷城县南河镇观音沟村,只是我国691510个行政村(截止2008年的数据)之一,心系村民的村文书左子文、脱贫脱单的贫困户陈敬洲、奔向小康的村民张官群,是我国实行精准扶贫政策以来的一个缩影。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讲述着脱贫致富的故事,讲述着党的温暖;他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编织成美丽的花环,献给伟大的党、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审稿人:张永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