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竹颖和藏族学生合影。
“新时代的青年大学生是维护国家安全的主要力量,要学会明辨是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近日,在襄阳市“国家安全大宣讲”演讲比赛现场,眼前这位面容清秀、话语坚定的女大学生正是第十一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队长、湖北文理学院硕士李竹颖。
她的身后,是13批68人次的“格桑花”赴藏支教团。
8年来,正是这样一批批援藏支教学生、一个个援藏项目,架起了两地民族团结的同心桥、共同构筑了国家安全的坚实屏障。
“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在琼结县开展了丰富的文化活动
文化援藏,培固民族团结根脉
西藏山南市琼结县是襄阳市对口支援县。
2021年3月,第十一批“格桑花”赴藏支教团抵达这里,播撒知识的同时,还将第二课堂开到了雪域高原。
第一个校园广播、第一支健美操、第一个学党史主题活动蓬勃开展……
“琼结之声”开播第一天,援藏队员姜永翔声情并茂地朗读,吸引了一批批的小广播员争先报名分享党史故事。
“我把党来比母亲,母亲只生了我的身,党的光辉照我心……”5月,嘹亮的红歌声在琼结县中学响起。
浇花浇根,育人育心。学生次仁旺姆表示,自己长大后也想成为像“格桑花”队员一样的老师,建设美丽幸福西藏,共圆伟大复兴梦想。
每当标志性的一抹红出现在街头,“阿佳们”(大姐)便会对身着格桑花队服的支教队员微笑点头。
书画展上,藏族老师扎桑用一副藏文毛笔字,歌颂在伟大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藏族同胞的生活翻天覆地的变化。
近年来,湖北文理学院的西藏籍学生也多起来,已经有55人。
“汉藏文化交流交融渠道的不断拓宽,充分体现了文化开放与文化安全的统一关系。”湖北文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副校长张樊坚信,增强民族团结,文化安全教育具有最深刻的精神力量。
为进一步提升当地人民安全意识,“格桑花”支教团队还会对学生进行日常的国家安全教育。2020年,团队与琼结县教育局共建中小学生安全教育培训基地,不仅开展国家大安全观教育,还不定期进行日常生活安全、自然灾害逃生、防踩踏和防溺水等方面的安全教育活动。
留藏就业,“我们同呼吸、共命运”
从2014年起,湖北文理学院坚持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主线,每年组建“格桑花”赴藏支教团队奔赴琼结。支教过程中,同学们建立了与藏族同胞紧密的血肉联系,留藏奉献青春的念头与日俱增。
目前,队员中有2人两次支教,已有7人毕业后返藏工作,还有70余名在“格桑花”支教精神感召下的非支教团队学生毕业后到西藏就业创业。
有着两次支教经历的吴顺喜,就是这“七分之一”,他将个人发展融入到国家的发展和边疆建设中,现任山南市琼结县加麻乡党委组织委员。
为更好融入群众,他和牧民们一同吃糌粑、喝甜茶,坐在一条板凳上说变化、讲知识。
为进一步提高藏族人民维护国家安全的意识,他进村入户,发放安全宣传手册,开展国家安全“微宣讲”。
支教期间,吴顺喜结对帮扶藏族学生索朗加措,同吃同住给他补习功课,在乡亲们眼里他们更是“情同父子”。
2017年中考索朗加措顺利考上了武汉西藏中学,而吴顺喜成为了藏族班的唯一一个汉族“家长”。
如今,当年的“小学生”已顺利考入大学,村民们挨个给吴顺喜献哈达,并一个劲地说着“呀咕嘟”(“好”)。
几乎是同时,支教队员任宇鑫也放弃了在北京工作的机会,成为一名西藏的基层公务员。
“格桑花”队员们在民族团结中与幸福结缘。正如第十三批支教队员尹明慧所言:“赴藏支教的意义不仅仅是给学生上了多少堂课,开展了多少活动,重要的是自己成为增进友谊、促进民族大团结的桥梁。”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曹雯 实习生刘璐瑶 通讯员全涛 刘锴 余芳 卜润慧)
原文链接:http://news.hubeidaily.net/hubeidailyshare/#/index_share?contentType=5&contentId=936811&cId=0&tencentShare=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