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通社记者 黎委 宋婷 特约通讯员 张亿瑞)2014年的湖北文理学院物电学院捷报频传:该院物理学专业共有7人考取浙江大学等国家“985、211工程”高校的硕士研究生,还有两名学生考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等世界级名校的研究生,有湖北省首届“长江学子”候选者,有首批湖北省“荆楚学雷锋示范团队”,还有在“挑战杯”、“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等各类重要学科竞赛中斩获奖项的优秀学生,教风学风建设带来的变化已在物电学院悄然显现......
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
一个团队的成功,往往凝聚着各方面的共同努力,各个方面的优势糅合在一起,强大指日可待。物电学院如此优秀的因素有很多,首先,改革成果较多。物理学专业长期坚持以学生为本,经过多轮次的专业改革,现已成为湖北省“楚天学者”设岗学科,拥有目前我校唯一的“低维光电材料与器件”湖北省重点实验室,建有湖北省物理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湖北省电工电子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多个优质的科研教学平台,形成了“信息功能材料研究”和“创造力开发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两个优势和特色研究领域。
其次,师资力量雄厚。物理学专业通过省级品牌专业建设、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物理科学与技术”教学团队建设,以及利用校企合作、校地合作、校校合作等机制,培养和引进了一支学历、职称、年龄、学缘结构合理、经验丰富的师资队伍。现有26名校内专业教师,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7人、讲师13人;博士7人、硕士10人,学士9人。55岁以下的中青年教师25人,占总人数的96%,有湖北省教学名师1人、湖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3人。另有外聘教师20人,分别来自于万州电气集团、台基半导体、追日电气等多家业内知名的企业。
除此以外,物电院还具备实验条件好、学习资源丰富、党建工作得力等等优势。海纳百川,有容乃大,正是因为具备如此多方面的优势,才会发展的如此美好。
业精于勤 行成于思
为解决许多学习中的难题,物电学子专门组织了物理学习研讨班,并向学院领导申请了专门的学习教室,定期的举行学习经验交流会。在研讨班中,他们坚持“达者为师,人人受益”的原则,让每一个参与讨论的同学都能获得知识上的收获,也让每一位小组成员都能拥有上台演讲的机会,以增强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通过这种自由、宽松的学习方式,物理专业的同学们不仅攻克了许多知识上的盲点,而且在动手实践的能力上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他们中的大多数成员都拥有科研竞赛经历,而且取得了优良成绩。在2013年学校首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李阳、包军强同学均获得一等奖。在2012年湖北省第二届物理实验创新大赛中,程贞、陈高攀同学获得了一等奖。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作为我校湖北省重点专业的学生,物理学子不仅主张向班内同学学习,而且在课下的时候还积极向老师学习,邀请相关的教授、博士为大家开展学科讲座,通过介绍相关领域学科发展的现状,使得在场的同学们都能够及时的了解本领域的前沿知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而且,物理学的同学们还曾多次的利用周末时间,集体组队,自费参观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省内的国家一流重点高校,并和相关院系的老师、学生进行过多次交流。
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靠自身”,重要的是,物理学的同学们都能够在学习发展中不断地正确认识自己,他们很早便为自己确立了正确的定位,找到了努力奋斗的方向。比如考取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澳洲最重要的大学之一,据2014年英国《泰晤士报》评估,该校的综合实力名列澳大利亚第三位)的廖屹东同学,再比如,在2013年湖北省“挑战杯”大学生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大奖的包军强同学等等,他们都有着明确的人生目标,并一直为自己的目标努力着。
改革中提高 摸索中前进
多年来,物电院认真实施和深化“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改革。物理系秉承“厚基础、宽口径、高素质、重实践”的人才培养理念,坚持对学生实行分类的个性化培养,按照学生的兴趣和发展潜质,分为教学、科研、理论学习等类型,为每方面的学生配备专门的指导老师,实行导师负责制,具体解决他们的学习问题。按照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造性”人才的要求,大力实施实验教学改革,改变传统的“填鸭式”实验教学模式,开展分层次的实验教学活动,着重突出和加强对学生的能力培养。
这种分层次的教育教学改革模式在物电院的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近年来,物电院的本科毕业生就业率达100%,稳居学校前列,毕业生们以扎实的理论基础和较强的动手能力受到了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好评和青睐。“我们的目的,就是通过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优质的平台,使得他们张扬个性,发展特长,取得成绩,做到有学生参与,为学生服务,促学生成长。”物电学院副院长汪志云说。